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,香港文化藝術產業迎來嚴峻挑戰,近兩年,因應社交距離措施等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,各類文化活動或延期或取消,文化藝術創作等產業輸出面臨市場壓力,文化生態圈一時舉步維艱。
應對疫情沖擊,各行各業需重拾信心,精準定位,掌握發展主動權。香港特區政府相關部門和藝術機構在防疫抗疫“新常態”中轉“?!睘闄C,除陸續推出多項資助計劃外,還創新使用互聯網、數字媒體等技術手段,探尋藝術發展的全新模式,鞏固香港作為亞洲新興藝術和文化樞紐的地位。
香港西九文化區是香港最新、涵蓋范圍最大的藝術文化據點。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供圖
多措并舉重塑優勢 激活文化創意引擎
“香港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,特區政府不斷投放資源,提升現有的藝術文化硬件和興建全新設施,例如M+博物館和即將開幕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,同時經翻新和擴建的香港藝術館,將成為維港文化新地標?!毕愀鬯囆g發展局行政總裁周蕙心介紹道,“受疫情影響,許多場地需關閉,文化藝術發展面臨市場縮減、海內外消費者減少等挑戰?!?/p>
為提振文化藝術產業發展信心,重塑自身優勢,自2020年起,香港特區政府在“防疫抗疫基金”中推展“藝術文化界資助計劃”,資助不同藝術團體及個人藝術工作者,并在新一期計劃中減免現有藝術工作室75%的租金。
香港藝術發展局(簡稱“藝發局”)配合特區政府工作,推行“藝文界支援計劃”。周蕙心表示,該計劃已支援超過600個因場地關閉而受影響的文化藝術活動及近5000名藝術工作者,協助業界積蓄實力待重新出發。
除通過資助計劃支持業界發展,藝發局還利用疫情“空檔期”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,設立“藝術行政獎學金2022”,為本地藝術行政人員提供多項培訓計劃,培育更多人才,提升業界專業水平,推動藝術持續發展,為社會帶來更多優秀作品。
在促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面,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創意香港通過“創意智優計劃”,支援600個以上項目,涵蓋設計業在內的文化創意產業,致力于培育人才和促進初創企業的發展。
據創意香港的工作人員介紹,創意香港密切關注產業經濟效益和市場拓展,通過多種計劃支持業界提升競爭力。2021年底,創意香港組織代表團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舉辦巡回展覽,展示香港創意產業的作品和創意思維,促進跨地域、跨界別的交流與合作。
提及疫情中文化藝術從業者的個人發展,周蕙心說,“香港是對外開放的國際窗口,擁有中外文化交融的獨特優勢,我們希望香港文化藝術從業者尤其是青年群體善用各項支持,把握機遇,變中求新,發揮自身活力和創造力,開辟文化藝術發展的新路徑?!?/p>
數媒藝術創新融合 探尋多元互動空間
巴塞爾藝術展虛擬展廳、香港藝術節網上演出、NFT數碼藝術品交易......近年來,藝術與數碼科技共冶一爐成為文化藝術發展的新趨勢,科技為藝術創作及表現形式注入新的靈感和養分,促使藝術創作者和設計師在“新常態”下重新思考,突破固有框架,以多維、多元、多樣的體驗為觀眾帶來更多可能性。
作為西九文化區的全新地標,香港M+博物館已將數碼科技應用作為藝術發展的長遠目標,香港M+博物館館長華安雅表示,數碼節目是M+博物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創新科技運用不應局限于視覺文化的特定領域,在研究、展覽和活動等方面發展數碼形式已成為藝術機構的基本要求。
疫情期間,M+博物館積極豐富在線內容和資源,推出影像展覽“Watch and Chill:在家串流藝術”,分享來自亞洲各地藝術家的作品,并舉辦一系列的視覺文化在線講座,鼓勵觀眾共同探討藝術和文化方面的可能性和新機遇。
此外,M+博物館利用其標志性的LED幕墻展示全新數碼作品《摸魚行大運》(Touch for Luck),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交流和互動,探討藝術科技的吸引力。香港第五波疫情暴發后,LED幕墻詮釋公共文化機構的社會責任,向市民傳達正面和鼓勵的信息,冀以數碼藝術安撫社會情緒。
疫情下的香港M+博物館LED幕墻。香港M+博物館供圖
“雖困難重重,但業界仍能靈活應變,以創新方式為城市集聚起濃郁的文化氣息,讓我對香港文化藝術的未來更具信心并保持樂觀態度?!闭劶靶袠I發展態勢,華安雅充滿期待,M+博物館將一直與業界保持緊密聯系,共同尋找解決方案、提供建議和倡議,應對挑戰。
周蕙心認為,將“藝術科技”打造成香港文化藝術領域的全新平臺,能夠更加便捷地與觀眾交流,并能嘗試多種表現形式,將香港發展成創意產業和文化藝術的樞紐。藝發局計劃于2022年下半年在中環街
發表評論